財會證書何其多,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對外開放,越來越多的國際證書也開始在國內財會市場備受青睞,甚至因其“國際性”的身份,而顯得更加高大上。
就像我們所熟知的攀比心理,證書與證書,也難免被人拿來比較——
“CPA是國內牛逼的證書,沒毛病吧,每年幾百萬人參加考試,看看持證人才多少......”
“管理會計已經是大勢所趨,CMA肯定比職稱管用......”
事實上,正如高頓職業(yè)發(fā)展研究中心的Iris所說,非要把會計證書排個高低,按個排名,實在沒有什么意義,因為不同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對于證書的需求不同,不同證書的側重點也各有差異,并不存在一概而論較個高低的前提。
就拿注冊會計師CPA和管理會計CMA證書來說——
一般來說,會計師事務所對于CPA持證人的需求比較大,因為CPA是我國唯一具有上市公司審計報告簽字權的注冊會計師,且審計也是注會知識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,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內的審計人員都有考取CPA的相應要求和激勵。
當然,除了事務所之外,企業(yè)財務管理層、稅務相關工作、金融機構等都樂于向CPA持證人拋出橄欖枝,就業(yè)范圍還是比較廣泛的。
至于管理會計CMA,證書的名稱已然決定它的方向和側重點,而CMA越來越受關注的原因自然也是因為管理會計的崛起,以及政府和行業(yè)對于管理會計的推廣和重視。
相應地,CMA持證人大多擁有完善且先進的管理會計知識體系,在企業(yè)內部控制、成本預算、企業(yè)經營決策等方面將更具話語權,身價和地位在將來自然也是水漲船高。
可見,不同證書的用武之地和市場價值也是截然不同的,并不存在所謂可比性,關鍵還是要看你對自身的地位和職業(yè)發(fā)展的考量,選擇合適的證書比講求證書的數(shù)量重要得多。
去事務所做審計or去企業(yè)做財務?
了解了不同證書的不同作用之后,又有小伙伴表示:但是我還沒想好就業(yè)的方向啊,到底是去事務所做審計積累經驗呢,還是乖乖從企業(yè)的小會計開始做起?
關于這一點,我們可以從三方面進行思考:
第一、你更喜歡哪個方向?
有人說,這個世界上剛剛好從事著自己喜愛的工作的人,可能遠遠不及10%。
這一點其實很現(xiàn)實,事實證明,有很大一部分從事財會工作的人最初只是出于方便就業(yè)的考慮,也就是說,他們并不是真正因為熱愛會計而做的這份工作。
當然,這很正常。只不過,在你能夠選擇的范圍內,你至少應該思考一下自己對哪方面的財會工作更感興趣。
第二、哪個平臺能夠讓你獲得經驗的增值?
坦白說,事務所從業(yè)or企業(yè)從業(yè),其實都能學到東西,只不過側重不同。
以稅務工作為例——
四大的稅務顧問的主要工作是:稅務合規(guī)、籌劃避稅、稅務鑒證、轉讓定價、盡職調查、架構搭建;
而企業(yè)稅務的主要任務則是:開具發(fā)票、計算稅金、納稅申報、匯算清繳、申請各種稅收優(yōu)惠。
你看,同樣的崗位,不同平臺所能學到的東西,累積的經驗就是不同的。
第三、哪里錢多?
薪酬自然也是很現(xiàn)實的一點,如果是四大,那么通常應屆生的起薪是比一般企業(yè)會計高的,每年也會漲薪,只是工作壓力和強度非常大,如果你比較糾結投入付出比的話,就需要好好考慮。
至于企業(yè)會計,不同企業(yè)給的薪酬肯定也是有所差異的,相對來說,大中型企業(yè)和外資企業(yè)對于財務人才的要求更高,薪酬給的自然也更高。
總而言之,對于考證這件事,還是要三思而后行,倘若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導致認知的局限性,讓你只憑感性的認識做出一些自己也不知道是對是錯的決策,將來必會后悔莫及。
中國CMA考試網(www.xjzhengba.cn)綜合整理,來源:中國CMA考試網,原創(chuàng)文章,經授權轉載,若需引用或轉載,請注明出處 ,僅供參考、交流之目的。
相關文章推薦:
中國CMA考試網(www.xjzhengba.cn)綜合整理提供干貨資訊,來源:網絡,若標明原創(chuàng)文章,經授權轉載,若需引用或轉載,請注明出處 ,僅供參考、交流之目的。